国进民退,国退民进,俨然成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另一个代名词。18日,央企新能源汽车联盟声势浩大的成立。在外界看来,这标志着国家队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另一些人看来,这似乎是国进民退的一个象征。但在业内人看来,央企不过凭借根正苗红,又来了一次抢地盘的行动。
没错,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空间广阔。你无论如何计算,都会惊讶于其庞大的市场潜力。如果中国汽车销量的一半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那么即使以1500万辆年销量的一半、每辆车15万元计算,新能源整车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如果考虑充电、电池等产业链上的消耗,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将成为最大的一个蛋糕。
但是,央企们,你们能吃到多少?你们能尝到多少甜头呢?或者委婉一点说,哪些央企可能吃到,哪些只能远远看着别人吃?小时候,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大致是,有个懒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不知是他老婆还是妈妈等一行出门几天,他的饮食没人管了。他的家人在出门前,为他做了一个特大的饼(足够他度过这阵子)在他的脖子上。原几天后,家人回来后发现懒汉饿死了,饼却没吃完。因为他太懒了,甚至不愿意将脑后的饼移至前面,所以只吃了脖子前的饼。
当然,用这个故事来形容央企们有些过。但是,多数央企们扪心自问,你们有多少竞争意识?离开央企这个光环,离开国家悉心地呵护,离开了国资委大管家们的帮助,有多少央企能存活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让我们瞧瞧抱团的16家央企是谁?公开信息显示,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是相关中央企业本着“自愿、平等、合作、互惠”的原则,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联盟下设三个专业委员会(电驱动、电池、充电与服务)及理事会、秘书处。共有16家央企,其中在整车及电驱动领域有五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在电池领域有五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充电与服务领域有六家——国家电网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仔细瞧瞧,央企抱团更像维护原有得利者。毕竟,从名单上分析,多数企业都是既得利益者。两大电网公司是传统电力系统的巨头,中石油、中石化是成品油市场的垄断企业。三大整车企业——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东风汽车更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无法依靠央企这块金字招牌独揽消费者。
按照官方所言,央企电动车联盟还会更开放,目前只是央企们探路。等看到路了,欢迎民营资本甚至国外资本介入。这真是天方夜谭!新能源汽车是突然蹦出来的事吗?在央企发出声势浩大的联盟前,中国没有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