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 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共计8.7GWh,同比增长273.9%,环比下降33.1%;其中 2021年1月我国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大约为499.1MWh ,同比增长大约17.4%,环比下降84%。现将2021年1月我国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特点及后期发展策略做扼要简析,供电池企业内参考!
●1月我国新能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在新能源汽车各细分市场中同比增幅居于最小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1月我国新能源客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装机量同比及占比:
上图表可见,在2021年1月,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17.4%,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同比增幅居于最小(第一为新能源乘用车增幅385%,第二是新能源专用车增幅116.5%),是新能源汽车中最“不给力”的细分市场;占比为5.76%,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也居第二(第一是新能能源乘用车,占比超9成)。
●按新能源客车技术路线划分,2021年1月纯电动客车电池装机量是同比唯一增长(17.45%)的细分车型,占比98%,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其次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装机量同比下降34.9%,占比1.382%;再次是燃料电池客车,同比下降87.7%,降幅最大,占比为最小(0.6%)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1月按技术路线划分,新能源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占比:
2021年1月,按技术路线划分,新能源客车中,纯电动客车装机量489.2MWh,同比增长17.45%,是新能源客车中唯一正增长的细分车型,占比98%,在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装机量为6.9MWh,同比下降34.9%,占比2.4%,位居第二;燃料电池客车装机量最小,只有3. 0MWh,同比下降87.7%,是新能源客车中装机量降幅最大的细分车型,占比只有0.61%,为最小。主要是燃料电池客车的补贴政策不明朗,很多车企处于观望状态,影响了1月燃料电池客车的生产。
●纯电动客车中,方形电池装机量最大;插电式混动客车中,软包型电池装机量最大
根据GGII数据显,按照电池形状划分,2021年1月,纯电动客车和插电式混动客车电池装机量占比统计分析表:
上图表可见:
纯电动客车中,方形电池装机量最大,占比达到85%,为最大,其次是软包型占比12%,最小的是柱形占比只有3%。
简析:对于锂电池而言,目前主要有三种结构的电芯——圆柱形、方形和软包。圆柱卷绕式是一种很古典的电池构型,得到了长期的应用,业界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设计经验。这类电池的优点包括生产效率高、一致性好等。缺点包括圆柱外形导致的空间利用率低、径向导热差导致的温度分布问题等。从目前纯电动客车电池的装机量来看,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当属方形锂电池。方形锂电池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这一型电池的设计也是最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设计变量非常多,技术要求较高。
不过就电动客车言,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的都是方形锂电池。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两家企业方形电池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不断挤压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
软包锂电池就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铝塑膜包装。软包电池具有散热性能好,空间利用效率高,自重轻等优点。但也有生产制作效率低,铝塑膜封装的长期可靠性较难保证,容易漏液等缺点。
插电式混动客车中,软包型电池装机量最大,占比达到68.0%,其次是方形占比32%,柱形为零。
●新能源客车装机量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97.0%,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其次是锰酸锂,再次是钛酸锂
根据GII数据,2021年1月新能能源客车中各类电池(不含燃料电池客车)装机量占比:
可见,在2021年新能源新能源客车装机量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97.0%,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其次是锰酸锂(2.5%),再次是钛酸锂(0.5%)。
●2021年动力电池企业发展策略浅析
目前动力电池装机量参与的配套企业越来越少,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近3年1月参与我国配套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基本形成以宁德时代为第一阵营、深澜动力、比亚迪为第二阵营,其他企业为第三阵营。
根据客车网数据统计,2020年T0P10主力电池配套企业客车装机量及占比:
对于不同阵营的电池配套企业,提出以下发展策略,仅供参考:
(一)对第一阵营:着重是提高产品力:
1、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明确研发投入比例,引进国外先进化学分析技术及理化分析设备,紧跟国际电池研发技术前沿,加快先进电池技术的落地和产业化,保住自己的龙头地位。
2、重点对标国际先进企业,比如可以全面对标松下、三星和LG等日韩先进动力电池企业,明确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加强NCA等中国缺少的电池技术研发,加强与原材料企业的合作,培育国内原材料企业技术的先进性。
3、在研发方面,攻克纯电动客车低温下运行的痛点,启动低温电池研究项目,突破常温电池的充放电条件
4、进一步开发提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耐高低温、快充等电池技术,同时加大电池成组结构研发力度
(二)对第二阵营的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策略建议:
1、正确把握锂电池未来发展方向,避免技术路线单一和偏科。
2、优化品牌定位。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中端,提升单体能量密度,保障核心竞争力。
3、有计划的进行市场扩张,调整客户结构,发展优质企业客户,降低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提升企业资金安水平。
4、避开第一梯队企业的主力市场,实行市场差异化竞争策略。
(三)对第三阵营的动力电池发展策略建议:
1、以求生存为主基调,以目前能活下来为主要目标,合理规划产能。
2、优化客户结构。寻求与经营稳定、产品质量较好的优质客户合作,增加客户数量,实现客户多元化,降低渠道和市场风险。
3、避开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主力竞争市场,开拓低端市场。
总之,不同动力电池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具体应对2021年新能源客车市场的策略和办法,相信各电池企业会找到适合各自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