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张正锋:构建对外提升服务品质 对内增强职工福祉的“幸福公交”

2025-10-24 来源:公共交通资讯

2025年10月17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主办,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承办,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晟格会展(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2025年公交大讲堂(第2期):数智引领、降本强基—公交企业多元拓新与增效破局高峰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成功召开。

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张正锋应邀作了题为《公交企业降本增效、管理改革经验分享》的主题演讲。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合肥公交降本增效、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肥公交集团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张正锋

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首条营运线路始于1956年2月。截至2024年底,集团资产总额50.76亿元、职工总数8196人、在用营运公交车3635辆、常规公交线路311条、定制通勤线路371条、线路总长度1.2万公里、年运营里程1.91亿公里。大型停保场11座、公交站点4863个,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多年来,合肥公交相继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重要荣誉,并涌现出了三位全国劳动模范。

(一)聚焦群众需求,打造便民利民的“品质公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公益公用企业,公交集团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保障作用。

一是发挥普惠性作用,为市民解决出行方式“好不好”的问题。全年服务3亿人次出行。通过线网优化、地铁接驳、社区公交(发车间隔缩短至5分钟),2024年服务客流达到3.03亿人次,日均83万人次,客流量连续两年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免费保障1亿人次出行。公交出行人群中,免费乘客占比逐年升高,连续两年免费运送乘客出行超1亿人次,其中包括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退役军人及“三属”等众多社会特殊群体。

二是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市民解决出行品质“高不高”的问题。助企专线为比亚迪、蔚来、阳光电源、科大讯飞等重点企业提供通勤服务,日均服务员工约5万人次,全年为企业节省通勤成本1.1亿。助学专线提供“门到门”“校到站”服务,高峰时日均保障学生出行1.9万人次。助游专线开通的夜游巴士、音乐巴士、骆岗公园双层全景观光巴士、环巢湖旅游线为我市打造安徽文旅总枢纽贡献了公交力量。助农专线开通的“扁担公交”成为郊县菜农进城的“运蔬车”,得到《光明日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的称赞,为“科里科气”的合肥增添了“接地气”和“烟火气”的城市气质;助医专线开通的省立医院、省儿童医院等线路,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就医。

三是发挥兜底性作用,为市民解决出行选择“有没有”的问题。为基本出行兜底。公交现有线路中,既有途经出行需求旺盛区域的主干线路,也有为低客流区域、偏远地区民众出行开通的30条特殊线路(包括9条村村通线路),推进公交覆盖到每一个地铁盲区和市民出行不便的角落。为应急出行兜底。公交充分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时刻待命作为我市重要的应急保障后备力量,在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等群体活动和应急疏散任务中,始终做到需要时拉得出、关键时顶得上。

(二)增强企业活力,打造自我造血的“多元公交”

一是盘活车辆资源。积极拓展通勤班车、校园专线等服务,满足差异化出行需求。2024年,通勤定制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14%。

二是融合文旅业务。积极探索“公交+文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将公交与美食、观光、文化、旅游等元素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交出行活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让“乘着公交去旅游”成为合肥市民的新时尚。

三是拓展传媒领域。积极从公交车身、候车亭等传统广告领域,向文创产业拓展,成功打造了合肥公交“庐胖胖”“庐娇娇”吉祥物IP,并推动了系列周边产品与创意设计的落地。

四是整合专业资源。充分发挥公交专业所长,将车辆保修与后勤服务推向市场化运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价值。

(三)深化数据驱动,打造精准高效的“数智公交”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立专门团队,依靠自主研发,上线了全省交通行业首个正式上线鸿蒙元服务的系统,获华为激励。与高德、百度、腾讯等五家出行服务提供商达成数据资源合作协议,开放使用公交线路等数据,有效扩大公交数据应用范围、提高公交出行导航的精准度,并实现公交应用数据变现。

二是拓展信息服务渠道。在全市目前已有571处电子站牌实时展示车辆到站信息,并将公交实时信息数据共享给高德、百度等导航方便乘客一键查询的基础上,还在全市4353处没有电子站牌的公交站点布设了“到站信息早知道”二维码,多渠道帮助乘客便捷掌握公交实时到站信息。

(四)严控成本支出,打造集约高效的“现代公交”

一是优化人员配置。通过全面取消收胆、保洁、保安等外包服务,并推广BRT岛站“无人值守”与“机器换人”模式,有效减少人工投入。

二是规范采购流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询比价机制,设立价格审议小组,出台价格审议管理办法,强化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同时改进车辆维保工艺,推动千公里材料费实现逐年下降。

三是强化能源管控。大力推进用电的“断峰、控平、填谷”,谷平充电量占99.7%,平均电价由2021年的0.65元/度降至0.37元/度。

(五)践行低碳理念,打造环境友好的“绿色公交”

电资源。错时对外开放1034个充电位,同比增长247%;全年累计服务社会车辆充电102万台次,同比增长827%,充电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光资源。在瑶海、张洼等4处停保场建成投运“光储充”站点,并积极推进安大新区、职教城等5处光储项目建设,绿色能源应用持续拓展。

油资源。双谊加油站、淝河加油站已正式对外营业,龙岗、经开加油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燃油服务网络布局。

氢资源。2024年全市23辆氢能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自有加氢站同步启用,氢能源示范应用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汇聚内外合力,打造同心共赢的“幸福公交”

通过打造“品质公交”“多元公交”“数智公交”“现代公交”“绿色公交”,构建对外提升服务品质、对内增强职工福祉的“幸福公交”。

下一步,合肥公交将继续围绕“聚焦主业、多元延伸”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宽出行的外延,深挖服务的内涵,打造以经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公共出行综合服务运营商。

阅读量:4671
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