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式集中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北京朝阳站(原星火站)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本市铁路对外客运枢纽之一。根据规划,北京朝阳站西侧将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即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建成后将承担京沈客专、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客流集散及轨道交通3号线、R4线运营任务,并同时满足与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换乘要求,实现高效便捷的客流集散,填补北京市东部地区大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空白。
设计方案显示,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总用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3万平方米,包括北侧公交立体停车楼和南侧枢纽换乘大厅。同时,地铁星火站(工程名)位于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地下,为M3线与R4线换乘车站,与交通枢纽采用共构方式建设。未来,乘客可在集中式换乘大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前往高铁、公交、地铁,最大化地便利乘客的出行。
塔吊林立抢工基坑作业
“共构方式建设,不仅意味着枢纽部分与地铁部分要交叉施工,也意味着基坑深度要超出一般枢纽工程。”北京建工集团星火站交通枢纽项目经理马晓晖介绍,R4线车站为地下四层明挖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层的底板最大埋深约40米,相当于13层住宅楼的高度。因此,基坑的深度也要达到地下40米。
为了最大化节约工期,从正式动工开始,项目部就采取了分区统筹、一体化施工、增加机械设备投入的方案。挖掘机22台、打桩机8台、塔吊8台、履带吊10台……高峰时期,基坑里塔吊林立。“目前,工程一天的出土方量就达2万方。”马晓晖说,他们正全力抢工,到年底要完成1100根基础桩的打桩工作。
确保2023年底完工
在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的设计中,不仅采用半地下枢纽形式,还采用了无柱的天然采光屋面,形成室内站前广场,以提升建筑美感。
“未来,整个枢纽换乘大厅的屋面将通过厅内两根菱形网格巨柱支撑,巨柱与屋面造型一体化处理,使室内效果近似于无柱空间。”马晓晖提到,两根菱形网格巨柱总长度约30米,将生根于地下三层的底板上,通过这两根巨柱支撑起长宽各约146米的枢纽区屋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站城融合发展方面,根据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与南侧商业用地做了一体化规划设计,在方案中预留了与商业空间多层互联互通的多元条件。未来,便捷的交通换乘空间将和丰富的商业空间有机融合,带动该地区形成生活商业服务全面、交通便捷的站城一体化生活圈。
按照计划,北京朝阳站交通枢纽将确保于2023年底完工。届时,北京东部地区又将增添一座活力新地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