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久事公交着力打造“绿色公交”,新能源公交车占比不断提高。伴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充电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对车辆充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利用好资源,做到降本增效?来看看久事公交给出的答卷。
上线大数据分析 错峰充电降低成本
当前,久事公交拥有新能源车4275辆,占比约55%。同时,已建充电车位3032个,分布在漕宝路、南陈路、真南路等13个停车场。
2020年底前,计划在18个停车场新建1441个充电车位,总数可达4473个;新能源车有望增至6217辆,占比超八成。
拥有众多新能源车辆的久事公交每年充电总量达1亿度。“峰平谷”的电价相差很大,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必须充分利用电价低谷,挖掘半夜时段的充电潜力。新能源充电综合监控平台应运而生,结合充电桩“群管群控”技术,在充电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电综合监控平台在采集、录入数据后,可对常见故障、充电桩使用率、峰平谷分布比例、百公里电耗等深度分析,搭配突发事件预警模块,合理安排错峰充电。通过平台的合理安排,可以尽量避开峰段,并在谷段22时至4时保障更多车辆充电。
今年1月试用这套系统后,久事公交谷期充电率同比提高了3%以上,对每年上亿度的充电总量来说,有效节约了开支。
引入“群管群控”技术 充电效率显著提升
除了通过监控平台科学调配充电时间,充电桩背后的“群管群控”技术,也有利于挖掘公交停车场自身的充电潜力。在同样接入8000千伏安电力容量的前提下,漕宝路停车场一期改造后,可充240辆公交车,二期则增加了365辆。
一期充电桩均为“一机四枪”,4辆车组成“一个群”,分享120千瓦的功率。而二期的“一个群”扩大到了15把充电枪,共享450千瓦功率。一期的群组相对独立,无法形成共享,二期的群组扩大了数倍,充电时按需分配功率,有效提升了充电效率。
在漕宝路停车场的一期场地上,由于调度的灵活性相对较低,部分车辆在充完电后必须挪走,留出空桩给下一辆车。车队经常要安排人员半夜值班,专门负责挪车。有些区域受空间所限,车辆停放时首尾相连,要连续挪动多辆车,才能腾出空位。
二期投用后,得益于“群管群控”技术,排队充电的情况明显缓解。各车队的营运车辆,夜间只需停到指定车位,不用再挪来挪去。充电时以15千瓦为一个模块,在15辆车之间灵活分配。需要时,最多可调用十个模块共150千瓦功率,为一辆公交车快速充电。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