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中国公交60年系列--60年前重庆马车当公交

2009-09-17 来源:重庆晨报

  市民现在出行,有豪华大巴,还有轻轨。但对重庆解放后的这60年来重庆公交车的演变,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

 

 

 

 

 2009年8月,年过九旬的薛大钧老人,在金岛花园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解放初,马车也用来当过公交车,重庆产的首辆公交车,是依靠旧车组装出来的“拼装货”。


  薛大钧退休之前,是重庆恒通公司的职工,恒通公司的前身是重庆客车总厂。

 

  薛老对60年来重庆公交车型的演变,非常清楚。他说,自己正在写重庆公交车的发展历史。在他手里,掌握着大量解放后重庆使用过的公交车型图片,“这段历史很宝贵,我准备把这些整理出来,交给交通部门。”

 

  马车曾当公交车

 

  在解放初,重庆有多少辆公交车?

 

  薛老说,国营的只有11辆公交车。当时的主城区只有一条线路,即从曾家岩到小什字,后来延伸到朝天门。此外,还有两条到郊区的线路,一条从七星岗到小龙坎;一条从七星岗到北碚。

 

  薛老说,这些车底盘是货车的底盘,车厢则是木制的。“前置发动机,长车头,驾驶区在车头后面。行驶郊区的客车则在车顶有行李架装置,供乘客携带行李及物件,车内座椅仅在边窗下装两条木板,车内顶部有拉手,供站立乘客使用,设施非常简陋。”

 

  11辆公交车,肯定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要求。薛老说,在刚刚解放时,马车也被用来当作公交车,“当时开通的线路是从牛角沱到土湾。”

 

  首辆车是组装车

 

  当时的11辆公交车,都是通过修理旧车恢复的。重庆造出的第一辆客车,则是在1950年。

 

  “说是造,不如说是拼装。”薛老当时也参加了第一辆客车的生产。薛老说,刚刚解放,那时没有新车装配,只是将损坏了的旧车经过拼装大修重新装配车厢。

 

  1950年2月,重庆自己修理装配出了解放后的第一辆客车。“为了庆祝解放,命名为‘解放号’。”紧接着又修理装配出了“劳动号”、“七一号”、“八一号”、“国庆号”等。

 

  “当时我见到最壮观的情况是,一个车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一到夏天,人从车上下来,绝对相当于蒸了一个桑拿。”

 

  虽然如此,但当时市民乘坐的热情却十分高涨。“每趟车,都是坐得满满的。”

 

  公交车“能弯曲”

 

  在重庆的公交车生产历史上,还有两种车型值得一说。


  薛老说,一是当时的重庆公共汽车公司生产的无轨电车,这种车1956年1月1日开始在上清寺至小什字线路运营,首批车20辆,第一次使用气动乘客门。

 

  还有一种车型,就是“能弯曲的客车”——铰接式巴士。这种车前后可相互走通,但其结构并无具体介绍,因此重庆公共交通公司决定自创设计试制这一种新型大容量客车,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一辆可载客300人的巨型铰接客车即上路试车并即投入线路运行。

 

  “载客容量大,试运行时,车站上黑压压一片的候车乘客,此车一到,立刻都可上车运走,显示大容量客车的威力。”

 

  首辆金属客车叫重庆

 

  1963年,重庆改装以钢材制造的全金属车厢巴士,外形与第一辆铁木结构相同。车头使用邓小平同志所书的“重庆”字样作标记。

 

  此后,重庆还相继生产出了旅行车、团体车、小客车、客货两用车等大家熟悉的车型。

阅读量:9375
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