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北京今年已打通38条断头路 优化公交线路104条

2025-10-2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年10月23日,全市交通综合治理推进会暨“一街一策”典型经验交流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以来,北京锚定“便捷、顺畅、绿色、智慧、安全”治理目标,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各区协同作战,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打通38条断头路,改造及新增桥下停车位超1.2万个,京密路等一批新开通道路为市民出行提速。

改造及新增桥下停车位超1.2万个

在路网联通方面,北京今年打通38条断头路,城市“毛细血管”愈发畅通。其中,朝阳区黄渠南街贯通后,直接便利周边8个小区约4000户居民出行,区域通行效率提升约60%。

石景山莲芳桥下空间改造后,共增设4处社会停车场,可提供110余个停车位,同时还推出居民停车错时共享服务,以缓解周边停车压力。吴镝 摄

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同步开展,通过拆除用房与护栏、整理飞线、改造地面、新增绿化等措施,完成234座桥系整治和17座桥系系统提升,新增绿化3733平方米,改造及新增停车位超1.2万个,实现桥下空间多功能利用和环境品质提升。

同时,聚焦中心城区停车矛盾,以“废改立”“平改立”等模式推动紫金庄园、湖北大厦等多处闲置或低效空间升级,利用居住区及周边腾退土地、桥下空间、人防工程等空间,挖潜新建停车位2.4万个,人防工程新增车位4753个,新增错时停车位超1万个,有效缓解停车问题,核心区70条“不停车胡同”完成创建,更让街巷环境焕然一新。

全市共优化公交线路104条

今年以来,全市轨道站点接驳优化提升成效明显。61个轨道站点完成“疏整促”治理,修复站前广场3.7万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面积超10万平方米。

同时,轨道和公交两张网加速融合。今年以来,全市共优化公交线路104条,新增线网覆盖63.2公里;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地面公交站点占比达90%。

在刘家窑地铁站A口外,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共享单车分区停放,秩序井然。邓伟 摄

为持续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多部门联动开展非机动车全链条治理。交通、交管、市场监管、城管、商务等部门协同发力,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销售、不文明骑行、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治理行动。治理以重点轨道站点及“学医景商”区域为突破口,采取“一站一策、一场一策”精准推进停放管理措施落地。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50个轨道站点和38个“学医景商”重点区域的点位治理,挖潜增设了5.59万个停车位。同时,强化累计完成213处执法设备建设更新,试点审核录入电动自行车违停行为3.8万起,并同步发送提示短信,推动非机动车通行与停放秩序持续改善。

京密路主路通行时间缩短4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北京开通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主路通行时间平均缩短44%,早高峰进京仅需18分钟,通行量提升1.1倍;北清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通怀路等重点工程全线通车,大幅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东六环改造工程实现地面交通入地,隧道最快7分钟通行,跨区域出行更加高效。

京密快速路。潘之望 摄

此外,“一街一策”成为破解区域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起“市区街三级联动+政企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今年以来,25个街道赴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学习先进经验,涌现出大栅栏街道“五精五点”工作法、万寿路街道“四个一”做法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治理范例,为攻坚难点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广街乡治理有效经验,推动各区互学互鉴、协同发力,进一步推动全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年底高质量收官,为市民打造更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阅读量:3483
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