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破解传统充电设施建设难题,2025年9月22日,南京公交集团“小蓝鲸·润满电”移动智能充电站正式投运,首批超大容量移动充电机器人在随家仓、宁工新寓两个场站率先投入使用。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传统充电桩“一桩一车”限制,开启“桩随车动、智慧补能”的全新充电模式。
空间解耦,动态响应
部分公交场站因电网容量、线路布局等限制,难以建设固定充电桩,导致车辆补能不便。南京公交集团创新引入移动充电机器人,通过高能量密度电池组与自主导航系统,实现充电资源的灵活调度与全场站覆盖,真正做到“充电服务随叫随到”。
绿色低碳,经济高效
移动充电机器人虽体型小巧,内核却蕴藏着令人惊艳的“黑科技”。单枪最大充电功率可达120kW,相当于一个“移动能源站”,1辆8米级公交车从零到满电仅需1.5小时,能够大幅提高补能效率,即刻满电出发。
2处站点年均可减少车辆因异地充电导致的空驶里程约11万公里,节约运营成本140万元,实现绿色与经济双赢。
峰谷调节,效能提升
移动充电机器人采用“削峰填谷”模式,即:谷时段充电储能,高峰时段提供车辆补能服务。这种模式不仅降低充电成本,还能缓解电网压力,实现“无基建增容”的智慧用电。同时,驾驶员在休息间隙即可完成车辆补能,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公交运营效率。
技术融合,生态协同
通过5G通信、物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机器人可实现与车联网、公交车充电桩运营管理系统的端口对接。当移动机器人与车辆完成连接后,可实时反馈充电及车辆电池状态,构建“车-桩-网”协同的智慧能源网络。
南京公交集团将以此次试点为契机,逐步在更多符合条件的场站推广移动充电机器人,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服务效能,为绿色交通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能。
项目概况 喀什市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二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8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