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中区润泽学校拐上圣贤路后,车辆就一直在山野之间穿行,两侧绿意盎然。
在这条连接山与城的道路上,济南公交南部分公司三队驾驶员杨士军、孙茂新、侯克磊、肖友亮,轮流开着K121路公交车,碾着山路,挤过村道,穿过烟雨,载满欢笑,一路跌跌撞撞走过了十二年时光,为沿线群众打通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山村“最暖公交”
清晨6点半,K121路首班车准时从侯家村委会发车。车门一开,上车的乘客几乎都是“老熟人”:拎着篮子卖水果的张大娘,带着老人采买的李大姐,带孙子去市区看病的王阿姨……他们熟络地与驾驶员杨士军打招呼:“杨师傅,吃早饭了吗?”43岁的杨士军笑着回应:“吃了吃了,您慢点,有座有座!”这样的场景,在K121路的十米车厢里,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由于乘客以老年人居多,杨士军和他的3个同事格外注重服务细节:如果车已到站,远处却还有老人在招手,他们会多等上几分钟,等对方上了车、刷完卡,稳稳坐下,才轻踩油门出发;车辆爬陡坡时,他们会放慢车速,提醒乘客扶稳;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上下车;村民携带的农产品多,便帮忙整理摆放。
为更好地服务村民,驾驶员们主动建了线路微信群。群内不仅有发车时间提醒、失物招领,还成了村民互助的平台。“@杨师傅,明天暴雨,车还开吗?”“@肖师傅,我老伴的药落车上了,能帮忙找找吗?”无论大事小情,杨士军等人都第一时间回应。谁家孩子要参加高考,谁家老人需要定期复诊,杨士军等人都知道。
去年冬天,一位老人带着未卖完的核桃沮丧返程,杨士军得知后,主动以市场价买下剩余核桃,还安慰老人:“孩子正长身体,正好补充营养。”
帮助自燃的私家车灭火,为迷路的老人联系家人,捡到丢失的现金立刻归还……类似的善举,不知凡几。
十二年风雨兼程,K121路驾驶员们用行动诠释济南公交“心系乘客,服务一流”的理念。
“时间长了,大爷大娘都把我们当成自家孩子,谁家蒸了包子、腌了咸菜,总要塞给我们。”杨士军说,偷偷往驾驶室塞鸡蛋、递饼干的老人,更是数不过来。
这份双向奔赴的关怀,让流动的车厢变成了温暖的“家”。村民们在写给车队的信中说道:“我们已是一家人。”
十二年零投诉
崎岖的道路,不时就会冒出破损后形成的大坑小洼,常常让人避无可避。过去十二年里,K121路公交车被震碎过车窗,震断过车底钢板。
狭窄的村道,经常有靠边停放的各种车辆挤占空间。在这里,堵车成了家常便饭,节假日人多时,私家车、罐车、卡车,连起来能堵上几公里。有一次路堵得太严重,公交车开不到终点站,驾驶员肖友亮只好借了电动车,把终点站等车的老人接出来乘车。
前不久,孙茂新又遭遇了一场严重堵车。3辆运砖的半挂车停在路边,另一边停着私家车,把路堵得严严实实。孙茂新赶紧与卡车司机交涉,让对方往后倒,10米长的公交车和14米长的卡车交错时,车身只相距几厘米,整个过程几乎一步一停,如同走钢丝。
从“四棵柏树”往山上走,村道狭长,会车困难,再往上,反向弯路接连不断。开车途经这里,既考眼力,更考技术。即使是“身经百战”的老司机,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弯多坡陡路窄,车队为此配备了4名驾龄超过10年的“公交老手”,五星级驾驶员和三星级驾驶员各两名。有着14年驾龄的党员驾驶员杨士军成为4人小团队的班组长,承担了从侯家村发放首班车的任务,每天凌晨4点多就得出门开车上山。
“山路容不得半点马虎,得对一车‘家人’负责。”杨士军说。每次发车前,他都会叮嘱大家做好三件事:检查车辆、清扫车厢、冬开暖风夏开空调。
雨季来临,为防山路塌方阻断道路,杨士军等人要徒步探路,并在群里实时播报路况;冬季积雪,他们凌晨就勘察线路,提前告知乘客暂停营运,冰雪融化后,又先勘察线路再通车……
十二年来,K121路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实现了“零投诉”。
助推山村振兴
K121路从西八公交车场开往侯家村村委会,全程21.3公里、28个站点,有18个站设在人流密集的村口。
从侯家村出村进城,沿线经过侯家村、贾家庄、义和村、青铜山村、郑家村、郭家村、王家村、斗母泉村、涝坡村、矿村、大岭村、白土岗村、兴隆二村、小岭村等十几个“窝”在大山里的村庄。
2013年6月1日,为了方便近郊村民出行,济南公交开通K121路公交车。从此,沿线村庄有了通往市区的专属公交线路,K121路也成为联通近郊村庄最多的公交线路之一。
K121路开通前,沿线村民出行服务主要由私人运营的小客车承担,发车时间不稳定,票价也不低。山里的蔬菜瓜果运不出去,经常会坏在家里。
公交线路开通后,班次稳定,线路合理,进城后换乘也方便,60岁以上老年人还能免票乘车。不仅为年轻人进城打工、孩子们进城求学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难得出山一趟的老人,也能进城见识一下现代都市的繁华。
白土岗村的桃、杏、梨、山楂、柿子、苹果、核桃,大岭村的番茄、四季豆,侯家村的草莓……随着公交专线的开通,这些大山里的蔬菜瓜果,源源不断地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
清晨,村民带着新鲜的山货、蔬果进城售卖;傍晚,男女老少带着一天的收获满载而归。
“以前村里只有老人和孩子,通了公交后,市区打工的可以晚上回家照顾家人,村民的山货、蔬果都能卖出去,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侯家村党支部书记侯克军说。
沿途村庄的变化触目可见:村道从3米多拓宽到了4米多,路边的旱厕换成了干净整洁的公厕;以往排水沟里的生活垃圾不见了,路上多了标准化的垃圾箱,主干道还有专人保洁……
进村的路顺了,白土岗村春天百花争艳的果园,矿村1300多年历史的银杏树,济南72名泉中海拔最高的斗母泉,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这一路穿行在山间的绿皮公交车,不仅解决了沿线村民的出行难题,还成了山里村庄振兴发展的“助推器”,未来也将继续载着希望与温情,行驶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