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公交车小型化潮流,正在席卷全国部分城市——据央视网报道,在上海、深圳、青岛等城市,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各种“迷你巴士”越来越多。由于造型卡通,有人亲切地称之为“宝宝公交”。
(2024年3月,北京的无人驾驶小巴/图源:视觉中国,网络配图)
部分公交何以“舍大求小”?概言之,市民出行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不少城市地铁线路密集开通,小轿车、电动自行车等出行替代选项增多,坐公交的乘客持续减少。整体来看,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常规公交客流量逐年减少。每当部分地区的公交运营出现困境,“还要不要坚持‘公交优先’”的讨论就会卷土重来。
在此背景下,公交的“瘦身”正是一种积极求变。一方面,给成本“减重”。相对于长达十几米、能容纳数十人的传统公交,微型巴士通常只有六七米,更轻便灵活,通过缩短线路、增设班次,有利于节约能耗、减少空载,同时提高道路利用率。另一方面,为服务“提质”。虽然部分大城市的地铁网已经很发达,但地铁与公交的接驳仍需强化。常规公交车无法通行的街巷,微型巴士可自由穿梭,深入小区、社区、公园,可以说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理想选择,对老人、小学生等特殊群体尤为“解渴”。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船大好顶浪。”公共交通作为公共资源,重在服务精准、供需适配、层次多样。把好事办好,不能“一瘦了之”,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微型化。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微型巴士座位较少,空间相对狭窄,难以应对高峰客流。对此,有必要做好线路流量摸底,根据不同地段、时段,安排不同车型混合运营,形成优势互补、服务各异的多元局面,尽量减少运力不足现象。
(小微巴士/图源:大众日报)
“爆改”车身只是第一步。推动公交行业按需转型,以系统思维全盘规划,充分发掘其“隐藏”功能,至关重要。事实上,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探路:上海开通“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北京推出定制公交、通学公交、通游公交等多元产品;广州上线“巴士婚车”,助推低碳接亲新潮流;南宁有条运“蔬”公交专线,方便菜农一站式“带货”……以此观之,外观独特、体验入微的“宝宝巴士”,也不失为触摸城市纹理的天然载体、塑造城市人文景观的“流动空间”,不妨在文旅融合层面,多一些集思广益,提升公交的吸引力和“能见度”。
从燃油到电动,从“招手即停”到“一键可约”,从“巨无霸”到“小精灵”,从“全域覆盖”到“服务精细”……城市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公交也在与时俱进,但不变的是公益属性、民生定位,是创新求变的破局之道。而这对公共服务的启示,又何止公交一项?
项目概况 喀什市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二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8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