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物美价廉、生意红火的“公交菜车”吗?客车网获悉,眼下北京市公交便民服务陆续“上新”,理发档口、主食厨房、停车充电、洗衣配钥……市民反映缺什么,公交场站就往什么方向改造。据报道,到今年底,依托北京公交场站运营的便民驿栈将达50处。
“想干啥抬脚就到。”别看这些便民驿栈占地不大,但处处都考验着精细化治理能力。在操作可行性上,选位都经过周密考察测算,既要找社区集中、交通便利的场站,也要确保场站日常运营不受影响;在功能配置上,须提前对附近居民的想法建议进行调查,需求多了就“一车兼具多职”,划分理发、干洗等不同板块;在造型改装上,清运垃圾、铺平地面仅是基础,有改装后的废旧大巴上还装点了“氛围灯”,成为城市景观的靓丽一角……满满的诚意加巧思,为居民打通便利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也让不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找到了销售经营的新路径,可谓一举多得。
透过一辆辆“驶入人心”的公交车,我们也看到了城市空间的另一种打开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诉求愈发多元,但单纯“缺啥补啥”做增量显然很难持续。特别是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公共资源处于紧平衡,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就地取材”挖掘现有空间潜力。近年来,我们有过诸多有益尝试,从整治背街小巷点缀口袋公园,到在立交桥下开设运动乐园,再到忙时送人、闲时送货,利用轨道交通实现“人货共享”……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废空间”“边角地”,将其与群众的心愿清单紧密对接,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能。
当然,让公共服务与百姓家常更好融合,光靠创意还不够,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必须到实践中去一一破解。就以公交便民驿栈为例,有的居民可能担心建成后小区周边环境会变得嘈杂,有的街道可能顾虑自己无法胜任后续管理监督工作,而随着驿站数量增加,如何确保其坚守“公益性”也是个难题……这都需要相关部门更加积极地担当穿针引线的角色,系统筹谋、有商有量、协同办事,才能让空间利用真正叫好又叫座。
人的活动在哪里,城市发展到哪里,便民的意识就要跟到哪里。期待更多“插空”便民的生动案例,也期待更多主动向前的治理行动,让我们城市和谐宜居的成色越来越足。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