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电,近日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透露了中化国际的新战略——公司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列为三大业务方向,其中在新能源领域围绕正极材料、锂电池、电池回收打造新能源生态圈。
资料显示,中化国际是中化集团旗下从事中间体及新材料、农用化学品、聚合物添加剂等业务的上市公司。两年前,中化国际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并将锂电池材料产业作为汽车用化学品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此次也是中化国际首次对外披露新时期的战略部署。
据了解,启动转型战略两年,中化国际在新能源业务方面不断推进,已经小有成绩。
2017年,中化国际旗下公司江苏瑞盛新材料年产10000吨NCM正极材料项目落户宁夏中卫分公司,目前已建成中化锂电池材料工厂。2018年4月,该项目一期已投料试车,目前1500吨/年NCM正极材料项目已进入满负荷生产阶段;二期项目也正式启动;此外,公司8500吨/高镍NCM正极材料项目预计将于2019年9月形成产能,并规划在2022年前建成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
2017年11月,中化国际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签约落户河北邯郸磁县,由江苏瑞盛新材料实施,计划分期分阶段建设3万吨中间相碳微球负极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0亿元,一期投资约6亿元。
2018年10月,中化国际、博郡汽车、骏盛电池三方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并购了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投资博郡汽车全资子公司骏盛电池位于淮安的动力电池项目,从而切入锂电池领域。该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一期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乘用车电池生产能力,并预计在3年左右形成较大规模产能,立足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锂电池方案供应商。
中化国际首席科技官陈宝树表示:“目前很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都是依靠国家补贴,但我们进入这个行业还是希望依靠高科技含量,因此选择并购的这家企业也是国内技术领先的。”
中化国际总经理刘红生指出,事实上,加大科技投入也是中化国际这一轮战略部署的关键词。“以前我们主要通过投资并购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下一步要”大力拓展高成长性、高技术壁垒、高市场容量的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业务,力争到2025年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
坚定转型之路,下一步中化国际计划成立的研究院,也会加大第二、三代锂电池技术的投入,围绕正极材料、锂电池、电池回收打造新能源生态圈。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