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邓平:创造恒通客车的奇迹

2009-09-24 来源:客车网 作者:庆文

恒通客车

关注品牌

    他两度执掌重庆客车厂的帅印,又两度将它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并带领企业跻身客车行业销量前7名。


    他就是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邓平。

 

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邓平

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邓平


    (1)壮志未酬


    为人谦和、做事认真、决策果断、严谨又不失大气,是很多人对邓平的评价。在采访中,每当记者提问时,他总是侧耳倾听。


    邓平生于1950年,比共和国的年龄只小1岁。他的父亲是重庆市客车总厂(恒通客车的前身)的总工程师。他清楚地记得在大跃进时,父亲带他一起试车时的情景。虽然那时的车辆技术水平无法和今天相比,但成功的喜悦却始终感染着他。从小就在“客车圈”里长大,让他对客车有深厚的感情。


    上世纪70年代,邓平由于在工作中成绩优异,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湖南大学汽车专业学习。1980年毕业后,他来到重庆市客车总厂工作。“那时的客车厂还只是改装车厂,生产条件落后,一年只生产二三百辆客车,产值只有2000万元左右。产品单一,竞争意识不强,生产的车辆基本只能供重庆公交公司使用。”邓平说。


    1989年,邓平被任命为重庆市客车总厂厂长。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他即时做了调整,树立了员工的市场意识,并积极开发新产品。 “我们研发的CKZ645P豪华型旅游客车,获得全国城市建设科技成就展览会第一名和“金杯奖”,并作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会会议用车,那是全国‘两会’中最早使用的本土品牌客车。”邓平向记者陈述了这段历史。


    很快,重庆市客车总厂生产的客车开始走出重庆,并销往西南各地。3年后,他将企业带入重庆工业企业50强。但从全国来看,重庆市客车总厂仍然是偏居西南的一家小厂,无法与当时的京华客车厂、上海客车厂等企业相比。


    1992年邓平找到深圳安达股份公司,策划重庆市客车总厂上市事宜。后来,由于内部员工思想不够解放等诸多原因,使公司错失了上市的机会。这也成为邓平一生的最大遗憾。


    1993年,邓平调离重庆市客车总厂,先后在合资企业重庆泰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市公用事业局科技处任职,直到1997年。


    (2)东山再起


    在邓平离开重庆市客车总厂的这段时间,国内客车行业快速发展,宇通、大金龙等企业迅速崛起,重庆市客车总厂则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半停产状态,1996年产值下滑到4000万元,企业严重亏损。重庆市政府再次任命邓平为总经理,执掌重庆市客车总厂。面对当时很多人持怀疑眼光,考察工厂后,信心十足的邓平对领导说:“我相信客车总厂的职工!”


    邓平重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做大扫除,清理出20多车垃圾。随后,他统一了干部的思想,确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方针,并改革了分配制度,打破“大锅饭”的格局,解除了国有企业体制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在这个过程中,职工闹过事,罢过工,甚至因为资金短缺面临停产,这些因素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而事实证明,因为这些改革,才使得当时的重庆市客车总厂逐步走向正轨。


    邓平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就要被淘汰,有很多曾经和我当年一起共事的同事掉队了,这对我来说是痛苦的事。但公司要发展,队伍前进的步伐就不能停止。”他说,按照新制定的分配办法,当时如果每月生产不出30辆车,员工的收入就要减少。而受生产条件的制约,为增加企业效益,当时的领导班子经常带领职工加班到晚上8、9点钟。但因为员工的收入稳定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随着净资产的不断提高,邓平对公司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邓平的带领下,重庆市客车总厂连续三年蝉联重庆市工业企业五十强,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领导团队和高效率的员工队伍,干群关系和谐,离退休人员得到公司较好的照顾,据介绍,公司的退休人员每逢节假日都会收到公司发放的各种慰问补贴,他们对邓平都心存感激。


    (3)踌躇满志


    2003年,重庆市客车总厂与郑州宇通客车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重庆宇通客车有限公司。2年半后,双方分手。邓平说:“我们从宇通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对客车市场有了新的认识。”与宇通分手后,重庆宇通客车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邓平又开始思考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6年,恒通确立了以燃气客车为发展方向的市场定位,集中力量发展燃气客车。同年,燃气公交车成为突破口,掀开了恒通发展新的一页。


    近年来,恒通客车销量年年攀升,并占据国内天然气客车市场70%左右的份额。2009年1~8月恒通客车销量在全国客车行业整体下滑34%的环境下,以比2008年同期增长17%的优秀业绩,逆势上扬,成为中国客车行业唯一增长的强势企业。


    三年间,邓平带领恒通客车从西南一家默默无闻的客车厂迅速成长为全国知名品牌,他也逐渐被客车行业熟悉。


    2007年,恒通投入3亿元资金在重庆渝北空港开发区建成恒通客车工业园,2008年1月搬入新厂区,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辆大客车。现代化的工厂设施,员工对公司的自豪感,客户对产品的认可,让邓平觉得欣慰的同时也深感任重而道远。


     2009年,恒通客车迎来了70岁生日,并获得了国际汽车行业的TS16949质量管理认证以及取得了客车底盘生产权。


    站在新的起点,邓平也在思考又一个新的开始。他表示,恒通有多次合资合作的经历,要实现大发展,公司还要继续走对外合作的道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目前,邓平已经为恒通制定规划:力争在未来3~5年内,实现销售收入30~50亿元,利税3~5亿元。

 

阅读量:6940
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