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2008年1月大型客车销售分析(上)

时间:2008-04-01 来源:客车网行业研究中心

  一、单月综述

  所谓大型客车,按照行业标准划分,通常是指长度在10米以上的客车。这一长度段是目前被业界普遍看好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也是很多客车厂家主要产销市场,在国内客车行业产能高速扩张,价格战愈打愈烈的背景下,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大型客车更成了众多企业提高利润率、展现品牌优势的重要砝码。但是由于大型客车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大等原因,长期以来该市场一直呈现诸如厦门金龙、郑州宇通、中通、黄海等等少数厂家寡头垄断的局面。但随着各个客车厂家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以及大型客车销售所带来的中小客车无可比拟的产品高附加值,致使许多厂家进行了战略转型,开始进军高端的大型客车市场,希望可以在这片最具潜力和空间的市场中“挖一筒金”,就连河南少林这样中小标志性厂家也信誓旦旦地加入了争夺大客市场这一集团。去年以来,更是形成了以上海申龙、北汽福田、浙江青年为代表的新兴大客企业,对传统产业布局产生了重大的板块性影响,而老牌企业中通、黄海等也不断发力,捍卫其领先地位。可以预计,大型客车市场竞争将越演越烈,原来预计将逐步垄断化的大客市场,在笔者看来,由于几家新力量的出现,反而定位在了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寡头体系。

  2007年已经落下帷幕,回首这一年,中国客车行业再一次迎来了跨越式发展,全年客车总计生产170032辆,销售167584辆,分别比去年(生产141196辆,销售138492辆)同比增长20.42%和21.01%。其中大型客车销售51658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8.28%,从数据上直观地表明了客车大型化、高档化的趋势将愈加明显。其中11<L≤12米段达到了35%左右的快速增长,12米以上段成倍数“井喷式”增长,但是10<L≤11米段前年大幅增长后,去年的同比增长率明显下滑。在企业层面“三龙一通”仍然保持着行业的领军态势,其中大金龙的研发实力和规模生产效应明显增强,小金龙在轻客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销售量直线攀升,反倒是近两年“对数型”增长的苏州金龙受到产能规模的制约,增速放缓,但其海格系列依然成为了客车行业的一线顶尖品牌;宇通的发展依然强劲,拥有目前国内客车行业最领先的核心技术以及生产能力,于此同时,以上海申龙、北汽福田、浙江青年为代表的“新三驾马车”蓬勃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内整个客车行业的产品板块和产销布局,特别是其定为于大型客车的高端研发能力和背后的资本支持,更加标示着其巨大的潜力。大型客车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但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今年1月份,客运公司方面:在春运即将到来和柴油汽油价格上涨的双重影响下,各地客运公司票价纷纷上调;一月末受南方雪灾的破坏,长短途公路交通受阻,直接导致客运公司和客车厂商经营效益同比大幅下滑;北京公交客运全面实行欧Ⅳ排放标准;各地纷纷发放农村燃油补助费稳定春运票价,全国积极抗灾最大限度减少旅客滞留。客车企业方面:宇通、金龙等上市公司年报出炉,销量和产值较去年都有大幅增长;浙江青年1000辆城市客车首次出口泰国;苏州金龙一月末紧急部署帮助客车用户迎战暴风雪的工作。政策会展方面:客车网 “2007影响中国客车业”读者调查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宇通、金龙等企业纷纷获奖;“恒通杯”中国城市巴士设计公开赛获奖作品揭晓; 俄罗斯计划从今年开始实施新的汽车质量检验证书发放程序,中国汽车将不再享受优惠待遇,必须通过所有的质检程序之后才能进入俄罗斯市场;我国汽车产业第一个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宣告成立,在国家企业共同投资的条件下,力争商用车减轻自重300公斤左右。

 

  今年1月份,大型客车共计销售5960辆,同比增长48.07%,环比增长13.63%,是小、中、大三种长度段中表现最好的,似乎在预示着今年大型客车会迎来更快速的成长。其中10<L≤11米段1817辆,11<L≤12米段3710辆,大于12米段433辆。前10名的市场集中度为81.04%,明显高于中型客车和小型客车的水平,也反应了大型客车的垄断程度更高。其中郑州宇通、大金龙、丹东黄海名列本月销售榜前三名;上海申沃、丹东黄海、北汽福田位居本月销售同比增长前三名。丹东黄海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增长速度都另业内刮目相看,表现出了公司在大型客车领域的不断加强的优势地位;而12米以上段市场需求的“对数型”增长,也为宇通、黄海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而借助北京奥运带来的公交车更新扩容契机,京华公交车本月销售量也很不错。

 

  二、同比增长分析

  笔者收集2006、2007和2008年1月份客车以及大型客车市场销售数据,首先利用时间序列,从同比增长角度分析其销售的变化特点以及规律,见表一所示:

  
    表一近三年客车及大型客车单月销售统计  单位:辆

时间

客车合计

大型客车合计

10<L≤11

11<L≤12

12<L

销量

同比
增长

销量

同比
增长

销量

同比
增长

销量

同比
增长

销量

同比
增长

2006年1月

10472

2695

983

1693

19

2007年1月

13670

30.54%

4025

49.35%

1406

43.03%

2565

51.51%

54

184.21%

2008年1月

17124

25.27%

5960

48.07%

1817

29.23%

3710

44.64%

433

701.85%

 

  根据上表,做图一如下所示:

 

\"\"
图一:近三年1月份客车及大型客车销售图(单位:辆)

  

  根据上面的图表,我们的结论如下:

 

  (一)近三年1月份客车销售平均同比增长速度为27.88%,其中今年增速比去年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为25.27%。大型客车的平均同比增长速度为48.70%。明显高于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

 

  (二)从去年下半年以后,10<L≤11米段增速开始放缓,今年一月份的同比增长率为29.23%。是大型客车三个长度段中最低的,也比去年同比增长下降14个百分点左右。于此相反,11<L≤12米继去年整个一年高速发展后,今年第一个月又以44.64%的同比增长率继高歌猛进。而在去年年初被一些业内同仁“因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担忧的12米以上段,在目前看来出现了“井喷式”增长,考虑到欧4标准开始实施,车辆更新换代期仍在继续,很有可能在今年12米段以上的大型客车出现成规模的产销状态,新的市场开始出现。

 

  (三)作为今年的第一份行业报告,在《2008年1月份小型客车销售分析》中,我们重点预估了今年客车发展的新特点;在《2008年1月份中型客车销售分析》中,我们重点分析了推动今年客车市场发展的三大正面因素;在本篇报告中,笔者试图分析影响今年国内客车快速发展的负面因素有哪些。

 

  1、产能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

 

  从2003年以后,由于客车行业市场需求旺盛,销售量快速增长,这一本身相对较“小”的产业迅速成为了投资“热点地带”。从宇通到恒通、从大金龙到小金龙,各大厂商纷纷扩建生产基地、延长生产线、加大年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一大批汽车企业也开始大步进军客车市场,出现了诸如一汽的无锡、大连、成都三个客车分厂,北汽福田欧V客车,长安汽车保定客车厂等等。此外,在一些地方政策引导下,全国各地还遍布着上百家的能够生产客车的企业。虽然客车市场的需求仍然在不断增长,但是产能的提高远远大于了市场需求的增长,直接造成了目前买方市场状况明显,同行业大打价格战,利润率普遍偏低的恶性竞争局面。

 

  通常来讲,作为客车这种资本技术性密集的行业,在经历了最初的相对自由竞争市场体系以后,应该逐步发展成为寡头至少是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这样有利于生产厂商发挥规模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利润率,使得整个行业向良性循环前进。但是目前的状况确实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大量的地方性小企业依然存在,而大型企业之间产品同质化现象也非常突出,金龙、宇通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其毛利率也就是3%至4%左右的水平,而其他小企业就更低。非常类似于10年前家电行业和5年前的轿车行业。

 

  利润率过低,一方面影响企业的正常财务收支和现金流,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依靠价格换取市场,会使得客车在生产用料、加工工艺、服务包养等诸多环节发生“缩水”,进而全面的影响品牌建设,影响出口形象。价格战打了很多年,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我们还在继续着这种多方博弈的各方均受损的过程,无疑是各个企业都要面临的严峻考验。我们期待着中国客车行业产业化的尽早来到。

  2、长途客运比较优势不在,农村客运发展滞缓。

 

  客车的市场需求最终是由客运的市场需求决定的。在长途运输领域,铁路运输仍然是中国百姓的首选,随着火车的不断提速和铁路网的建设,这样的优势地位在短期内不易撼动。而近几年高速发展的航空运输,不断打折的廉价机票,又抢了一部分公路运输的客源。在联想到我国山地丘陵的天然地貌,高速路网的收费成本等因素,在笔者看来,目前长途客运方面,公路、铁路、航空的三家博弈中,公路运输缺少比较优势,因而处于下风。所以由长途客运所致引的市场需求的增长会相对缓慢。

 

  在短途客运方面,非常具有潜力的就是农村客运市场,这也是我们认为维持国内轻客乃至整个客车行业的长期推动力。但是,客源不足、成本较高、经营者负担较重、黑车屡禁不止等具体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客运者的积极性。虽然近几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住,但收效甚微。农村客运市场不能逐渐打开,从去年开始的轻客恢复性增长,就缺乏长期的动力。

 

  3、政策、外部因素等其他原因。

 

  今年开始实施新的黄金周方案,原来的5.1长假被取消。对于新的假日经济对客运的影响众说纷纭。有认为将催生短途运输的“井喷”;有认为将进一步削弱长途运输的比较优势;还有认为客运弹性较小,基本不会受明显影响。笔者更倾向于长途运输会受到冲击,但是随着自驾游、短途铁路运输等的快速发展,再联想到3日的假期很有可能难以调动庞大的旅游群体,所以短途客运可能不会因此获利太多,进而影响对客车的需求。当然,市场的表现才是最好的回答。

 

  而由于近几年整个国民经济出于高点,原材料价格、汽油柴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制造企业和客运公司都是不小的压力,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还有由于迎接奥运而展开的大规模公交客车升级换代也接近尾声,大笔的迎接奥运的政策性订单恐难再现。 此外,目前国内客车行业还存在着新产品推出周期过短,“经典化”程度不够;国外市场争夺激烈,价格战有可能在海外上演;欧4标准逐渐普及,生产要求进一步提高等等问题。但我们同时指出,在整体上看,利好因素是明显占据优势地位的,今年客车继续快速发展是可以肯定的。

 

  三、分长度段分析

  据表一,我们分别把各个长度段的历史销售数据做图二、图三如下所示:

 

\"\"
图二:近三年1月份大型客车(按长度分)销量图(单位:辆)

 

\"\"

图三:近三年1月大型客车(按长度分)销量市场份额

 

  根据上面的图表,我们的结论如下:

 

  (一)近三年1月份大型客车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其中2006年为25.74%、2007年为29.44%、2008年为34.80%,作为绝对数量不占优势的大型客车非常难能可贵。从一定方面反应了进几年大型客车的迅猛发展,客车消费高档化、大型化的潮流迎面到来了。

 

  (二)三个长度段在绝对数量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在相对比列上也有明显增加。相对而言,12米上以上段由于基数较低,最近两年成长迅速,其市场占有率猛增,今年一月份的市场份额为2.53%。11<L≤12米段稳定而快速的发展,近三年1月份其市场份额每年提高2至3个百分点,目前市场占有率为21.67%。10<L≤11米段是大客中相对发展最慢的,但是相对于整个行业,其市场份额也在提高,目前为10.61%。

 

  (三)在本期数据中,12米以上段的表现无疑让人振奋,仅1月份单月就销售了433辆。其中丹东黄海生产了206辆公交车;北京京华生产了133辆公交车;郑州宇通生产了43辆座位车、2辆卧铺车和4辆公交车;此外还有苏州金龙、北方青年等企业也有销售。目前看来,本月的这一销售突增,主要是由于北京迎接奥运,公交车换代需求产生订单交付后的表现。同时我们认为随着客车大型化的不断深入,欧4标准的全面实行和各个地区新一轮城市交通更新的到来,以公交车为主力的12米段以上大型客车的快速成规模增长,也很有可能在2008年成为现实。

阅读量:8731
大型客车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