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
"1:6"和"1:10",这是2012年上汽商用车公司两组关于大通品牌发展速度的比值,显示出的是一个中国自主商用车品牌狂飙突进的风范。
几乎是在短短一年里,作为欧系宽体轻客市场行业的新进入者,2012年上汽大通就完成了合资品牌竞争对手6年的销量爬升历程,总销量达6000多台,实现国内市场6%的占有率。
几乎是在短短一年里,它推出34款基本车型,申请200多个公告,覆盖300多个产品系列,完成国内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欧系宽体商用车两家合资企业用10年走过的产品型谱历程。
转入2013年,根据4月1日上汽商用车公司公布的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它以连续5个季度呈现稳健爬升态势。
宽体轻客是当前中国商用车市场的蓝海。在上汽大通进入这片蓝海之前,江铃福特全顺和南京依维柯差不多把持全部市场。
在宽体轻客市场,长期以来就是单一的价格竞争。作为行业新军,上汽大通2012年真正开始上市销售之初就意欲打破这一格局。凭借收购英国商用车公司LDV而获得的技术领先优势,上汽大通对自己的产品颇有信心。
它以世界500强供应商品质保障,首次在商用车制造中采用2mm车身制造工艺,以严密的生产制造体系和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使V80产品拥有了高于同类产品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操控性。
在营销体系上,上汽大通优化调整管理结构和企业资源,将力量集中到市场第一线,同时积极参与巡展和定向推荐,成为国内首家在各大机场开展定点销售的商用车企业。
上汽大通在中国商用车领域首推动力总成3年8万公里的保修承诺。这一服务承诺延伸至2年5万公里的整车保修,涵盖的质保零件范围超过95%,大大超越行业水准,同时还有全天候免费道路救援、里程续航服务等8项服务承诺。
此举让竞争对手不得不认真应对,明眼人一下就能闻到市场的火药味。
"这个市场竞争越激烈,市场规模会做得比较大。"上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蓝青松有信心上汽大通能成为这片蓝海的弄潮儿,他对《汽车商业评论》说,"两年前进入的时候,我们讲过会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现在的确是带来价值。我们产品的配置、价格、售后服务等都给客户带来更加全面的价值。"
在商用车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上汽大通的速度与稳健格外引人瞩目。在对城镇化、校车、雾霾等等这些关乎社会民生的重大议题的思考上,蓝青松看到了上汽大通存在的诸多机会。
城镇化机会
先看一组产品系列--针对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专用校车产品、针对中高端商务接待的尊杰系列、针对旅游通勤市场的商旅车型、用于城市轻物流的傲运通系列、主打中高端房车市场的适尊房车,以及厢式货车、轻型卡车及底盘等产品。
如我们所见,上汽大通2012年进入欧系宽体轻客市场伊始,就已经形成了对各个细分市场的产品全覆盖,并开发了数款特定市场的引领车型。这种完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风格对于上汽大通把握未来城镇化带来的市场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年两会议题中,城镇化的实现被提到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方面带来新的变化。
城镇化推动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由此带来的物流业与旅游业的大发展将刺激物流用车与商旅用车的需求。同时,城镇化要求政府为居民提供更高的公共服务水平,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将刺激医疗用车和教育用车的需求。
作为医务人员在院前、在现场抢救危重病人的活动场所,救护车应该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挽救病人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目前的救护车大致有三种基本类型:运输型,监护型,特殊用途型,如可以在车上为病人做简易手术的救护车。未来,救护车将从简单的运输工具转变为以流动医院为基本模式的运输平台。
蓝青松认为,城镇化给商用车行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或者说,是商用车为城镇化衍生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针对雾霾锁城、校车事故、交通拥堵等问题,作为商用车企业,上汽大通意欲有所作为。
学校门口与医院门口是两处城市交通最拥堵的地方,如果校车和公共救护车能取代大部分私人车辆在这两个地方的停留,无疑能大大缓解交通状况。
以大家非常关注的学生上下学接送问题为例,上汽大通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
以一个学校6个年级、每年级4个班级、每班30人计算,共有学生720人,如其中30%需车接送则共计216人。如果家长接送,则需216辆私家车,而如果使用校车只需13辆(校车按19座、坐17个小学生算)。
一辆私家车停车时间1分钟计,216辆私家车则共需216分钟。一辆校车停靠3分钟,13辆校车共需39分钟,如此一来,相比家长接送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以私家车所占车位长为6米计算,216辆私家车共占道约1.3公里,而校车车长7米,13辆共计91米。使用校车明显减少了占道面积,不仅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尾气排放量也大大减少。
蓝青松告诉《汽车商业评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过去几年商用车增长偏重在重型卡车上,今后可能会转为以城市化、城镇化为经营性模式的轻型商用车增长。"
破局校车难题
2012年,全国共销售校车2.6万辆,比2011年增长近300%。但这一数字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按照中国目前在校学生情况,每年差不多有十万辆的校车需求。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等政府文件相继出台,政府对校车市场的管理日益重视。但目前中国的校车市场尚处于导入期,问题不少。
为破解校车市场难题,上汽大通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国家解决偏远地区的补助,同时积极探索校车采购运营模式。在全国范围来看,校车运营模式尚在探索阶段。蓝青松认为,校车社会化是一个未来趋势,社会化校车专营公司会是一个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校车市场存在三种状态:第一种,省市政府支持学校买校车,提供一定补贴;第二种,购买的时候补贴,使用的时候不补贴;第三种,县级以上政府成立校车运营公司,可以对校车运营公司购买车补贴。
前两种由政府补贴学校管理的做法并不是理想状态,因为学校没有专业人员进行运营,而校车运营和管理都是要专业的部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第三种模式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上汽大通的上海校车运营模式即为第三种模式。在上海地区,上汽大通现已覆盖了包括巴士租赁、衡山汽服、锦江汽车在内的三大租赁公司,与之共同探索出了一条以租赁为主的运营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学校对租赁公司提出用车需求后,由租赁公司评估用车学校的人数及路线,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校车采购,最终由上汽大通以专业品质的校车提供硬件保障。
通过社会化服务,校车问题有了解决之道。
蓝青松认为校车将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先做起来,"经济发达地区本身就有专业的租赁公司,很容易就转型。租赁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校车服务,教委、学校和家长会支持,相当于学校和家长购买服务。变成一种商业的模式,容易运作起来。"
可以想见,随着国家对校车管理日益重视,一些城镇化进程快的中部城市校车需求也将很快显现。而在校车市场尚未成熟之前,上汽大通在校车的推广上显示出长远的战略眼光。
除了以优秀的校车硬件支持教育事业,上汽大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捐赠校车,示范并带动社会各界践行公益,关注支持校车普及。
2012年至2013年,在云南、湖南、山东、四川、贵州、福建、河南等地,上汽集团携手上海烟草集团助力当地校车建设,捐助上汽大通专用校车,探索了一条联合社会、企业力量建设校车安全之路。
上汽商用车公司品牌及市场管理部总监杨洪海说:"上汽大通在世博园上汽馆设立了儿童安全出行教育基地,进行生动的安全宣讲。至今,上汽大通守护星校车的销售已覆盖全国26个省份地区。"
他认为,目前校车销量是在尚无中央财政政策强制推动下取得的,预计随着财政部补贴政策的出台,相关管理部门正逐步转变关于校车安全的理念,校车将是未来3~5年内客车行业增长的强劲动力。
未雨绸缪的烦恼
我国雾霾天气与能源结构的关系是最近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数据表明,汽车尾气排放约占空气污染物的20%~22%。其中,商用车尾气排放是一个重要源头。
在协同治理PM2.5大任务面前,商用车行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上汽大通在产品规划之初,就是全系列国Ⅳ标准。V80上市甚至已经进行了欧Ⅴ升级的技术储备。
但这一开始对上汽大通并非有利。因为国内高排放标准迟迟得不到落实,它的产品在国外销售要按照高技术标准来做,在国内销售有时却要把这个技术标准降下来。另外,在国内部分地区,符合国Ⅳ标准的一些车型只能被迫将发动机排放标准降到国Ⅲ才能上市。
我国的排放标准正在升级过程中。商用车国Ⅳ排放标准原定2011年1月1日执行,经过两次推迟,目前执行时间推迟到2013年7月1日。这个执行时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欧盟早在2009年就开始执行了比欧Ⅳ要求更高的欧Ⅴ排放标准。
据调查,从国Ⅰ排放标准提至国Ⅳ,每提高一次标准,单车污染减少30%至50%,而从国Ⅳ到国Ⅴ,预计减排将达40%左右。以北京为例,现行黄标车15万辆,每天尾气排放量为:一氧化碳244.5吨、碳氢化合物34.5吨、氮氧化合物31.5吨、颗粒物PM2.5排放3吨,这相当于300万辆国Ⅳ新车的尾气排放量。
另外,纵观国际市场,历来是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排放标准是同步并行的,甚至是商用车排放标准高于乘用车标准,这主要考虑到商用车是污染重点。而反观当前国内市场,乘用车标准远高于商用车标准。作为主要污染源的商用车反而技术标准落后。
排放标准的国家法规相对滞后,变相造成国内部分商用车企业因循守旧,不愿意在技术升级上投资。这样还造成一个结果,"大量的国内商用车企业在低层次、低价位、低水平的竞争,丧失了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契机,造成外资从中高端产品切入,从而一步步蚕食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
在上汽大通未来的产品设计中,将通过采用缸内直喷等先进技术,使燃料得到极致有效利用,以此来提升发动机的升功率,做到单位能源创造最大的效率,与此同时,排放也达到最严苛的欧Ⅵ标准。
上汽大通现在的发动机是采用欧Ⅳ标准第三代高压共轨技术。高压共轨技术可以使燃烧性价比更高,排放更少。但这一技术却被博世和德尔福等外资企业垄断,有人认为如果实现了欧Ⅳ、欧Ⅴ标准,钱就要被这些外资企业赚去了。
对此,蓝青松说:"当国内企业突破了这个技术以后,外资企业必然要大幅度跳水,这对整个市场对消费者都是有利的。现在,上汽大通自己也做高压共轨技术。"
他认为,有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作为指引,打破地方垄断,就必定会有技术的提升,中国商用车企业才会进一步做技术储备与战略投资,使优质企业成长,淘汰落后产能。
未来一定会来
凭借国Ⅳ技术优势,上汽大通在上市当年就开发了12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国外市场销量占20%。未来,他们的目标是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各占一半。
4月10日,上汽大通正式登陆智利市场,上市仪式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上汽大通以智利市场为开端正式奏响南美洲市场序曲;在南非、澳大利亚、南美等先期进入的市场,上汽大通已经可以做到体系化运作,建立了完善的经销商管理体系,以深度耕耘市场;在英国、西班牙、荷兰这些传统的LDV市场,因为品牌传统的影响力在,原来的经销商对当地的市场也比较熟悉,市场空间也大有可期。
上汽大通还先后获得了澳大利亚ADR认证、欧盟ECE认证、海湾六国GSO认证等严苛的国际标准认证的认可,取得了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欧Ⅴ发动机已经研发成功,准备在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小批量试水欧洲市场。
不过当下,国内市场还是重中之重。2013年上汽大通国内市场目标是销售过万辆,市场占有率8%。
从千人一面的面包车到寥寥几款的商务车,多人商务出行座驾的领域一直比较沉寂。MPV产品的推陈出新较慢,市场提供给用户的选择较少。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移动商务越来越成为主流办公方式,市场现有MPV产品并未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在需求面前略显滞后。
上汽大通准确抓住这一全新市场机会,积极筹备并切入这一市场。4月20日,它在上海车展上亮相G10概念车,为市场投石问路,希望以此将MPV的消费者体验一举推进十年,也由此介入到窄体轻客的商务MPV领域,让自己发展成为拥有多系列产品的中高端商用车品牌。
"我们通过产品和市场宣传已经初步建立了中高端的形象,中高端不是讲讲而已。国内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要能够卖到比合资对手要高,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蓝青松说。
因为是市场新进入者,和竞争对手相比,用户的口碑积累是上汽商用车目前最大的短板。但同时,蓝青松认为这也是一种优势,"客户群比较年轻,相当一部分客户是通过网络找到我们的。客户年轻化是有未来的,这是我更有信心的地方。"
2012年,上汽大通借助上汽集团完整的营销网络优势,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营销网络体系。从去年开始布局二线、三线以及四线营销网络,目前,包括128家经销商和110家售后服务网点在内的上汽大通国内营销网络已经形成规模。
对于整个商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蓝青松的判断是"国外发生的事情中国都会发生"。国内的商用车标准肯定是分阶段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技术升级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首款MPV概念车G10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提速商用车的技术水准,至少提前十年让消费者享受国际级的产品,是上汽大通的使命。"蓝青松不无激情地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希望上汽大通比同类品牌发展得更快一些。"
"1:6"和"1:10"
这是2012年上汽商用车公司两组关于大通品牌发展速度的比值,显示出的是一个中国企业完整自主拥有的百年国际商用车品牌狂飙突进的风范。
几乎是在短短一年里,作为欧系宽体轻客市场行业的新进入者,2012年上汽大通就完成了合资品牌竞争对手6年的销量爬升历程,总销量达6000多台,实现国内市场6%的占有率。
几乎是在短短一年里,它推出34款基本车型,申请200多个公告,覆盖300多个产品系列,完成国内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欧系宽体商用车两家合资企业用10年走过的产品型谱历程。
校车减少拥堵
以一个学校6个年级、每年级4个班级、每班30人计算,共有学生720人,如其中30%需车接送则共计216人。如果家长接送,则需216辆私家车,而如果使用校车只需13辆(校车按19座、坐17个小学生算)。
一辆私家车停车时间1分钟计,216辆私家车则共需216分钟。一辆校车停靠3分钟,13辆校车共需39分钟,如此一来,相比家长接送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私家车车长6米计,216辆私家车共占道约1.3公里,而校车车长7米,13辆共计91米。使用校车明显减少了占道面积,不仅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尾气排放量也大大减少。
车长:5940mm
车长:5700,5785,5910mm
车长:5546,5498mm
车长:5546,5498mm
车长:5995mm
车长:5995mm
车长:5700,5785mm
车长:5700,5785mm
车长:4950,5035mm
车长:4950,503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