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网2025年8月25日讯——
一、预测原理:多源数据融合的精准计算
公交到站预测系统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构建完整的预测计算体系。实时采集车辆定位数据、交通流数据、历史运营数据等多维度信息,这些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为预测提供基础支撑。
预测算法采用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的混合架构。扩展卡尔曼滤波负责处理非线性系统的状态估计,通过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根据实时位置和速度推算出预计到达时间,通过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根据实时位置和速度推算出预计到达时间;机器学习算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历史数据训练出不同时段、天气条件下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系统还集成了精细化运行因素补偿机制:进站减速过程采用二次函数模型进行时间补偿;大型站点的停靠时间基于视频客流统计数据进行动态调整;通过与交警支队信号灯平台的数据交互,实现主干道的信号灯配时数据实时获取。
二、关键技术:精度与可靠性的双重提升
车辆定位采用车载定位终端、基站辅助定位和惯性导航数据多源定位方案。在隧道等信号弱的区域,系统自动切换至基站定位和惯性导航的组合方案,确保定位连续性。
机器学习模型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架构,通过分析驾驶员操作习惯(如加速强度、制动频次)、车辆性能参数(如电机特性、电池状态)、线路特征(如坡度、弯道半径)等参数,建立个性化预测模型,确保预测精度持续优化。
异常处理机制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线路运行的数字映射。当预测偏差超过阈值时,系统启动根因分析引擎,自动识别异常类型(如交通管制、车辆故障、恶劣天气等),并生成预测修正方案。
三、未来展望:智能网联时代的创新突破
随着5G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到站预测技术将迎来新的突破:
V2X通信技术将实现更精准的预测。通过车辆与基础设施的实时通信,公交车可提前获取前方信号灯状态、道路拥堵情况等信息,大幅提升预测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将赋能预测系统自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将使系统具备更强的模式识别能力,可更精准地应对各种复杂路况。
个性化服务将成为发展重点。系统将结合乘客出行习惯,提供多模态到站提醒和替代方案推荐,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智慧出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公交出行体验必将更加智能、便捷。
项目概况 喀什市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二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8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