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15年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目前已经进入了动力电池退役更新高峰期,公交车电池超期服役是重大安全隐患,必须引起各方重视。尤其是8年质保期后,第一批纯电动公交车进入动力电池批量退役期,需要将大批量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做好老旧新能源公交车辆安全有序更换动力电池工作。
一、退役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架构
新能源公交车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架构,采用三级全流程管理模式,构建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第一级是公交企业联合第三方回收网点及专业物流,负责退役电池的登记、运输及暂存,确保电池安全转移;第二级是检测评估中心通过性能评估等技术手段将电池精准分级,对电池健康状态、安全性能和经济价值进行检测评估;第三级是利用体系,良好的电池进入梯次利用环节,利用于储能、备电等领域,完全报废的电池则进入材料再生环节,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政府监管平台贯穿全流程,实现数据可追溯,确保各环节符合环保规范。
二、退役电池回收技术
公交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主要采用"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双轨模式,通过四大关键技术实现资源化处理。
1.智能预处理技术
液氮低温冷冻(-196℃)安全放电,避免传统短路放电的燃爆风险
AI视觉分选系统自动识别电池型号,分拣准确率达98%
密闭式破碎分选线实现铜铝箔、隔膜、电极粉的高效分离
2.精准检测评估技术
多参数健康诊断(容量衰减率、内阻、自放电率)
残值预测模型自动生成利用方案
区块链溯源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信
3.梯次利用技术
储能系统:5块电池组建成100kWh储能单元
低速车辆:改装为观光车动力电源
应急电源:满足基站72小时备电需求
4.定向再生技术
湿法冶金:酸浸-萃取工艺回收钴镍(回收率>95%)
直接再生:低温补锂修复正极材料(成本降低40%)
物理分选:磁选/涡流分选回收铜铝(纯度99%)
三、退役电池回收效益及面临挑战
公交车退役电池回收在资源循环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梯次利用,性能良好的电池可继续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延长其使用寿命;完全报废的电池则通过冶金技术提取钴、镍、锂等有价金属,减少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此外,规范回收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然而,该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电池型号不统一导致拆解效率低,回收成本较高;湿法冶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处理难度大,环保压力显著;同时,梯次利用电池的安全性和性能评估标准尚不完善,市场接受度有待提升。未来需加强技术创新与政策引导,推动回收体系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项目概况 喀什市新能源公交车采购项目(二次)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政采云平台线上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5年08月06日 11:00(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