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氢能廿年|张卫东:打造中国氢能产业化环境

2021-12-15 来源:客车网

  2021年12月14日,由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简称:上燃动力)主办的2021氢能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氢能廿年 燃动未来”为主题,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外相关氢能领域专家、示范应用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产业代表,围绕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里程、构建氢能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热点话题、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会上,UNDP驻华代表张卫东进行了题为UNDP助力中国构建氢能经济的实践与展望主旨报告,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认为本次会议安排非常的巧妙,巧妙的让我感觉到特别有话可说,为什么呢?当大家看到我们中国的氢能,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各个方面,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是风生水起的时候。大家想到火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那么旺,也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那么持续,就像上一个环节我们余主任,余院长分享得那样,燃料电池也是经过几次波折,但是始终没有冷下来。那是因为有一盆火,这盆火是保证我们所谓的能有一个像火种一样,大家这个火始终没有灭到,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大的团体,这个团体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科技部,以及我们开展的全球环境基因GEF项目,整个这个团队形成的这样一个力量,能使得我们燃料电池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

  大家可能看到我的标题就有一个十八年,我特别要解释一下,这个十八年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执行全球基于GEF项目,执行的时长,但是GEF设计和执行有非常特殊的地方,它需要至少有一年的项目准备期,它叫PPG,那个时期,要大约至少一年的时间。而拿到这个PPG的时候,你需要有一个项目申请,你要有这个项目申请,这个申请不是你今天申请上,明天就能够有的,而且这个申请本身非常复杂,不是简单的几页纸就可以形成的,那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前前后后也不下两年的时间,所以说18年加上我们两年时间也足以超过二十年的时间,所以说我感觉我们当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的时候,确实跟大家同一频率,同一脉搏,同忧愁、同向往的。

  整个这个项目执行期间,经过了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在2003年到2007年,另外一个2007年到2010…我们跨越了52个城市,在我们整个项目从开始的时候,最早我们第一期的时候只有北京,第二期北京、上海,第三期、北京、上海、佛山最后加两个城市,张家口和常熟,形成我们最后52个城市。

  在这五个城市,我们通过多车型、多场景、多环境、多模式情况下,就对如何能够利用我们的氢能燃料电池车,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如何能实现?同时,如何能够把中国的燃料电池,这个产业能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样的一个能够走向商业化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这个项目历经了十八年的阶段,使得我们的项目,真正见证了这样一个历史的进程。

  大家可能也许不是特别了解,实际上在座诸位有很多里面的专家,我们余主任余院长就是参与我们整个三期项目,从设计到执行这样一个,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国家,整个氢能燃料电池能有这样的发展,是因为有这样的专家,早期的还有毛东强(音)教授,还有马兴发书记都参与,还有上海的很多都点不上名的,还有上燃动力也是我们UNDP的合作伙伴,所以是有这么一个进程。

  整个这个项目一般情况下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技术解决技术的问题,而我们GEF不是技术问题解决技术问题,而是如何打造技术能够从技术走向产业化所需要的,他的适应环境,包括政策法规体系以及认知等等一系列的,包括资金支持这种条件。同时,也要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环境当中,光靠余院长他一个人,余主任一个人,可能产业也发展不起来,你必须要有更好的专业技术工人,这时候还需要打造人才队伍,这都是需要我们做的,包括大众认知。所以这个项目经过十八年时间,我们从六个方面开展了我们的攻坚。

  首先从政策法规的完善方面,如何就中国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如何能够让我们氢能燃料电池能够有这样的一个设施环境。特别是大家都知道,提到氢能已经从危险具体作为能源在进入到统计单位里,所以这都是进步,这都是整个这个项目所取得的关于这方面的成就。

  再有技术提升,这个技术包括燃料电堆包括系统、整车应用等等一系列。特别是在我们第三期的时候,要把国际上一些好的技术和国内开展一些技术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个基础设施,我们一谈基础设施,在座的各位再熟悉不过,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加氢基础设施有零的突破。非常欣喜的是在我们佛山的南海区的项目,率先在中国走出了一个让加氢站从无到有整个审批过程,原来是没有的,因为户都有一个环评等一系列的,最后做出了一个规范,也都是使得为推动中国的氢能燃料,基础设施这块有了长足进展,有了这样的可能。再有产业链完善,非常高兴看到我们至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区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体系。

  特别听到上燃动力张总提到他们在研发投入25个亿,我估计是25亿之多,由于有了这样的投入才逐渐形成了这样的产业链,我们也看到我们第一台燃料电池车,如何华丽的变身,都有一个非常坚信的过程。

  再有特别重要的人才体系建设,大家可能看到我们12月8日,在佛山南海区,为世界第一所氢能经济职业学院揭牌了,今年第一批学生也已经入校了,我们2019年就已经启动了这样一个项目,但是由于疫情原因,现在都没有办法,所以在今年12月8日,我们也为它揭牌了,这也是我们UNDP为了帮助中国政府能够打造人才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一个非常坚实的一步。启动了世界第一所氢能经济职业学院,我们在其他的几个方面也在做类似布局。

  再一个公众的认知,大家可能认为这不是一个事,但是我们这个项目也把公众认知作为技术难关一样去攻克,通过宣传大家接受。不用谈情色变,氢能也是一样的,加氢站不要建在我家旁边,可能离的越远越好,通过十几年,特别是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还有马上召开2020年冬奥会,我们都有这样的连接。整个我们这个项目是夸三大赛事和重要的活动,2008奥运,2010世博,2020冬奥会,这也是使得我们这个项目发展非常关键的布局。

  总的来看,我们大家可能都欣喜的看到,国家顶层设计这块很快就要发布了。余主任实际也透露了下,我可以透露具体时间,很有可能就在23日,因为我们要参加这个相关的活动,发布国家顶层设计。

  整个我们看政策的引导,大家如果可能一开始,现在你们知道了,为什么我们项目设计的时候有这样政策安排,就是因为要打造一个适应的环境,没有顶层设计的规划,没有政策的出台,企业是不愿意去发力的。金融的它是不愿意投资的,所以这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这个项目不是就技术问题说技术问题,为了真正做成一个产业所需要一整套,一个不可或缺。特别是相关的技术标准等等,都是这样的。大家能想象的到吗?一些县级城市甚至都有了自己一些相应的规则出来了,所以来鼓励氢能发展,这一点确实难得。

  最新的一个数据是什么呢?20几个省,40几个地级市都颁布了相关政策,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的地方政府,有这样一个实力。从技术层面应该是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我们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的努力,没有办法攻克这些技术跟难关,这是很难的。这个技术难关体现在什么?大家能详细吗?最初我们2003年项目启动的时候,引进的国外的一个大巴车,一台大巴车180万美元,现在我们国产的同样的标准的大巴车,也就是180万人民币,这些是怎么做到的呢?肯定都是技术的迭代,没有这个是没有办法的。

  特别是相关的一些技术指标,大家都很熟悉,没有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我们项目经过了十八年的努力,我们这些车企们,上汽、飞驰、辅通都是我们合作伙伴,都是作为我们项目重要的成员在推动,大家想想看,我们燃料电池不是一下子就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冒出来,不是的,是大家默默参与奉献的结果。

  本身我们自己的项目,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我们所规定各种指标,总的来看,从基础设施这块率先推动各种审批智库。能够走出一条路,让大家知道走这条路是安全的,大家都会批的,因为互相一交流,佛山已经批了,其他地方也要跟着一起批,大家也要跟着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们要起到真正能够破解的一个作用。

  基础设施当然也包括最终能够从成本降低这块,所能够实现这样一个成果,没有这一系列前期的努力,是没有办法来实现的,看到我们这样的中国,甚至我们来说当太阳能到多少,2毛钱一度的时候,我们竞争力会更强,所以这都是一些相关的成果。

  完整的产业链我们刚才看到了,上燃投资25个亿,实际上各个城市,我们所有7个示范城市加起来,我们超过140亿元的投入,大家能相信到吗?这个里面成功的产业链后面,有140多亿。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完成产业链,不止是在某一个区域,还是非常均匀的,从长三角、珠三角,包括华中区域,这都有一些,所以我们是我们非常乐见的情况。特别是我们能够看到,通过项目的支持,我记得我们经常会拿这个例子比较,第一期的时候,我们是进口三辆大巴,到第二期的时候是自主生产了6辆大巴,其中6辆都是世博会期间,我们还把全球基金首席执行官请到上海参加相关活动,最后就形成这样一些真正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布局。

  那提到了人才的培训,这块应该讲,这是作为我们UNDP推动中国氢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大家都知道,可能是在技术工人这块并不是很多首选,如果是年轻人上技校很没有面子,从氢能来改变人们的偏见,真正推动氢能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从此让我们参与氢能职业教育的这些孩子们,能有同样的像刚才光荣、荣耀信心满满,这都是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UNDP均一开启全球第一所氢能学院的初心。因为人和一个产业,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技术功能,没有大国工匠,你就非常顶尖的技术专家,是出不来东西的,出不来产品的,没有办法产业化,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

  这块实际上我们以公共认知这块,我们开始提到了,我们项目如何利用世界级几种大活动,2008年奥运会、世博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真正让人们能够感知到氢能源清洁安全舒适还有其他你能想到的一个词去描述,包括零碳这些方面都可以实现。

  再有我们利用我们的项目这种平台来搞五城七城联动,来搞巡演巡游,实际我们真正能够参与到我们巡游的直接参与的观众也都不下50万,所以这么多年来有这样一些,包括一些媒体的宣传,组织专项媒体来宣传。通过组织特别是我们UNDP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了,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源开发大会,以前从来没有用这个命名,我们就是想这样来让大家对氢能进行重视,给予支持。这个大会已经连续开了三届,都是非常成功的。

  通过各方面努力,包括媒体,来共同推动这件事情,让社会认知,不止是企业,不止是投资人,所以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为了能够让我们这个项目和冬奥对接,我们把张家口也列为示范项目,我们把张家口纳入我们项目,一开始就跟我们心心相印,共同推动这个事,这等于是我们把氢能也影响到冬奥,因为张家口现在采购的氢能车辆也可能是几千辆了,所以这样也都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安排。

  大家看看这个数字,这只是第三级,2016年到2021年,当时只设计了112来,现在我们真正整个项目实现了多少?3000多。公里数自然也是一样的。大家看看投资这块,项目的投资加起来也就是1860万美元,这个无偿赠款,但是政府企业拿出来的资金超过了3.6亿美元,所以说大家能看到在座的诸位企业界各方面,都能看到如火如荼的氢能的产业的发展,是有这些背后,国家的支持,国际组织的支持,有这个企业的投入各方面的参与制止,包括这些专家们默默无闻他们在推动,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未来我们是希望整个这个氢能产业更快速的去发展,不仅把中国的在氢能产业所取得的经验,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同时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也都能够享受到他的这种发展红利,当然这个是怎么来做到,首先是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和相关的机构也都在合作,更好的推动起来。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我们怎么做才能找到我们自己的技术呢?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这一点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诸位专家,特别是在我们传达各方面信息的时候,不一定别人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才是最好的。

  为什么我们考虑到这个时候能够考虑到我们找到自己的道路呢?那是因为现有的工业基础条件,你的创新能力,你的团队有这个能力去做,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大的市场来去推动。所以这一点千万不可以去忽略这一点,因为氢能大家都知道,不一定是我们高压氢气,还有其他的方式,其他场景都可以应用,很多领域,比如氢能进万家等等很多领域,不一定非别人怎么做,我们也只能这样,也不是这样,所以有很多考虑的。我们现在就积极来推动其他国家能和中国一样,来真正的走上氢能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希望道路。

  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在,不光只靠中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那是不可以的,因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193个成员国,在2015年共同签署的,这样的话我们在未来的这30年里面,到2030年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17个当中每一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也这样的目标,要学习他们的经验,所以中国氢能产业团队,我相信能够让中国发展经验,也让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快走向一个可持续发展道路。

  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有这样的机会,特别期待后续把我们中国经验和其他国家分享。谢谢。

阅读量:11242
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