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章

建国60年“亮”出中国客车人的记忆(一)

2009-09-09 来源:客车网 作者:闫新亮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沧桑巨变。中国客车从无到有,从上世纪50年代利用进口载货汽车底盘改装的木制“客车”到60年代的钢木混合结构车身客车;从70年代的第一批铰接式客车到80年代的专用底盘城市客车;从90年代金龙、宇通等现代客车企业诞生到今天的百花齐放,中国客车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0年代行驶在广州街头的人力三轮客车

 

50年代行驶在广州街头的人力三轮客车


  解放前的“客车”记忆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轰开了中国人耻辱的记忆。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在天津、北京等殖民城市出现了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出租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这些“洋玩意”着实让尘封的中国人眼前“亮”了一把,记忆中的手推独轮车、人力车、马车逐步也被取而代之。

 

50年代的重庆客车厂

 

50年代的重庆客车厂


   从1904年比利时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同》开始到1908年发商电车公司第一条有轨电车运营;从1914年英商开辟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到1924年北京第一条城市有轨电车……中国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客车”。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949年10月1日,一个民生的新时代,一个自由的新时代开启了中国客车人真正的“记忆”。


   50-60年代中国客车异军突起的十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关系到千万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公共交通事业提上了议程,从1950年到1960年十年间,中国客车主要是利用外国汽车底盘改装而来的。从1950年大连电车工厂制造的第一台1000型“成功号”有轨电车到1951年上海客车厂利用美制大道奇T234型货车底盘改装700型城市公共汽车;从重庆公共汽车修理厂(重庆恒通客车厂前身)修理装配的第一辆命名为“解放号”客车到上海客车厂、北京客车厂、沈阳客车厂、成都客车厂和杭州客车厂出现,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客车生产企业。

 

木车厢客车(50年代)

 

木车厢客车(50年代)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59年,全国范围内从事客车生产的客车企业共有六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年产量均在200辆以上。其生产工艺主要是修理和改装,通过征集一些破旧货车,然后用青杠木和川西的硬杂木做车身骨架,用美孚石油公司的大油桶人工展平后坐车身蒙皮,有时也用夹层板代替。

 

20世纪50年代青海的客车运输队

 

20世纪50年代青海的客车运输队


   由于当时所有客车都是采用外国货车底盘改装而来,所以其承载能力一般在2.4-4吨之间,车长在7-9米,属于中型客车。车身造型大致分为凸头型和平头型,其中凸头型有两种基本形式,其一为驾驶室和车厢分隔型,是我国早期最简易的客车,保持了货车的特征;其二是驾驶室和车厢连成一体型,发动机位置在车身之外,车头造型仍保留货车驾驶室的痕迹,这种车方便了驾驶员和乘务员的沟通联系,比第一种有了显著进步。平头型是凸头型的改进版,它具有了整体式车厢,发动机装置在车厢内部,驾驶员座位位于发动机一侧,底盘操控系统也做了较大的改装,改善了驾驶员的工作环境,提供了车厢的有效利用面积,其外观造型有了现代客车的雏形。

 

平头型客车

 

平头型客车


   到了50年代后期各地客车厂陆续采用了国产解放CA10底盘改装客车,底盘承载能力也提升到了4吨,车身结构也在平头型的基础做了进一步改善,车身工艺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到了1958年前后,随着城市客流量的大幅度提升,上海、北京、天津、成都和武汉等地开始生产客车挂车。客车挂车造型和车身结构基本和主车相同,车身长度在6-9米。如北京客车厂生产的小挂车7.5米载客70人,大挂车9米载客100人。但客挂车底盘一般机动性差,制动性不甚理想,安全性不足,使用寿命也不长,一般三四年就要报废,到了60年代被新兴的铰接式客车取代。(后续更精彩)

阅读量:26629
评论与咨询
相关阅读
推荐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