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将增强自主车企竞争优势
日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也就是100万辆。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还是以千辆计算,在未来4年,这个目标还能实现吗?
不过,在我们看到包括吉利、长城、比亚迪等多家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努力和成绩时,实现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的时间或许还会更短。
吉利显自主龙头之威
“吉利已经有了量产并规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记者最近从吉利集团获悉,吉利的甲醇动力(新福美来、海福星、海马3)轿车也已经全面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将在年内批量上市,这款车就是吉利集团旗下华普公司的海锋甲醇动力版。
据了解,今年7月,吉利首批推向市场的远景CNG双燃料车在新疆率先投放市场,是目前我国首批符合国三标准的双燃料车,走在了国内其他自主品牌,甚至是合资品牌的前面。而且,吉利已经启动了未来5年的新能源规划,计划研发出5款混合动力轿车。
据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一项重大战略技术(新福美来、海福星、海马3)将在2009年投产,这就是电子等平衡系统即EEBS系统,这是一个超级混合动力项目。
自主群攻新能源车
在自主企业新车的研发和成就上,比亚迪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分子。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夏治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在年底或明年推出混合动力F3DM、F6DM以及纯电动车等。而且在全球油价强劲增长的情况下,比亚迪正在加快对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步伐。
除此之外,奇瑞也在新能源车上暗自发力,目前已推出国内首款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A5混合动力车。与此同时,由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轿车杰勋HEV,也已正式下线。而且,长城、海马、力帆等都在或明或暗地推进新能源车产品计划。
一时间国产环保车型如雨后春笋,纷纷崭露头角,预计今年国内能出现十余款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扭转自主车企劣势
业内人士认为,自主品牌对新能源技术的快速推广,无疑会加速国内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和认可。
“如今新能源车的商机逐渐显现,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制造和动力技术方面奋起直追的同时,只有通过提前占领新能源车这一空白领域提高市场地位,并借机改变本土市场日益薄弱的份额。”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这一领域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自主车企要抓住这一机遇,继小型车发展之后,在新能源车领域寻求破局的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五年,“5 20 公交驾驶员关爱日”活动,从2017年由镇江公交首创发起,2018年,江苏全省地级市公交积极响应,2019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全国公交范围内,主办首届活动,2020年百余家公交企业参与,2022年达500多家,翻了两番多。
东风德纳电驱桥将再次闪耀影响客车业年度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比亚迪 10-11米 20-39座 公交车(纯电动)
海格 11-12米 24-72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混合动力)
海格客车 5-6米 5-1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汽油 纯电动)
宇通 12-13米 25-55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龙 12-13米 24-56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纯电动 天然气)
中通 5-6米 10-19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东风超龙 6-7米 10-27座 客运旅游团体客车(柴油 天然气)
金旅 10-11米 21-40座 公交客车(纯电动 柴油 混合动力 天然气 燃料电池)